近日,水利部公布2020年度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278座,其中浙江省丽水市有56座小水电站,数量占全国的20%,占全省58%。至此,丽水市已累计通过认证的小水电示范电站114座,占浙江58%,占全国19%。
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,丽水市境内有瓯江、钱塘江、闽江、飞云江、椒江、赛江等水系,具有较丰富水电资源,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96.36万千瓦,可开发常规水电资源约占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%,并被水利部命名为“中国水电第一市”,辖下景宁畲族自治县被命名为“中国农村水电之乡”。2020年11月,丽水获得国际小水电中心授予的“绿色水电丽水示范区”称号,成为全国首个区域水电示范区。

丽水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,让丽水发展水电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有水电站803座,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。其中大中型电站4座,总装机110万千瓦;农村水电站(装机5万千瓦以下)799座,总装机172万千瓦,占全省农村水电装机总数的44%。多年平均发电量约为70亿千瓦时,电费收益约40亿元,占全市GDP的4%左右。
为了更加科学规范指导小水电生态化改造,支撑小水电绿色可持续发展,丽水市先后出台了全国首个地方标准《小水电生态建设技术规范》和《农村水电站生态泄流监督检查实施意见》。2019年,丽水市一期投资500多万元,开发建设完成“智慧水电”系统,接入408座电站的生态流量监控监测数据,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管。

在丽水,小水电不仅是生态产业,更是惠民产业。生态优先,让“绿水青山”的底色不褪色、不变色;绿色发展,使“金山银山”的分量更大、成色更足。
据悉,丽水市90%的水电站属于集体股份制,带动了全市15万人投资入股,并提供了约1.5万个就业岗位。部分山区村集体或所在地群众利用资源等不同形式参股投资,享受电站分红,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群众致富。如云和县安溪乡茶山电站,已实现对6个行政村约2700人的扶贫任务;遂昌县垵口乡群力电站实现了8个村集体经济“消薄”,以及4500人脱贫;焦滩乡发展水电实现5个村集体经济“消薄”,涉及脱贫人口3030人;2018年遂昌县列入农村“双增”水电项目7个,通过股份收购、增效扩容、新建改造等不同形式,真正成为农村“双增”的长流水。
同时,丽水市通过与国际小水电中心、水利部农电所等机构的合作,深化国际间交流,架起了山陲小城与世界各国的桥梁。近年来,丽水以国际绿色水电示范区为载体,开展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交流,来自美国、法国、智利、瑞典、奥地利及世界银行等约50多个国家(地区)及机构的专家300多人前来丽水考察、调研。

此外,在丽水举办的小水电绿色生态修复与优化改造国际研讨会上,近百名国际小水电官员和专家参会,中欧小水电专家围绕“小水电绿色标准”“小水电生态修复”以及“小水电可持续发展”三个专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,为丽水带来了国际先进水电建设管理理念。
同时,丽水通过与全球环境基金(GEF)等合作,引进外资并以国际标准推动丽水水电改造升级,效果显著。通过国际小水电联合会的项目推介平台,部分水电设计咨询机构主动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小水电项目建设,如丽水市利源等工程咨询公司积极参与印尼、越南、赞比亚等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水电站规划建设,已建电站装机达150余万千瓦。
信息来源:新华社新闻客户端